十八大的召開,為河南的發展指明瞭走向,為全省各行業註入了蓬勃的活力,“中國夢”點燃了每個人的激情。很多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變化,都是宏觀政策作用的微觀體現。十八大到十八屆三中全會,如今整整一年,本報今起推出“十八大一年來”專題報道,用身邊可感可觸的事例,講述十八大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。
  □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/文
  記者 邱琦/圖
  “燒了這麼多年的燃煤鍋爐,整天灰頭土臉,髒得不像樣;如今,俺算是‘鳥槍換炮’了,你看看,只需點一下鼠標或摁一下按鈕,燃氣鍋爐就啟動了。”和燃煤鍋爐打了13年交道的宗希明,他的人生終於在這個冬天翻開了新的一頁:伴隨著供暖鍋爐“煤改氣”的實施,這位昔日被灰塵籠罩的供暖工人,一夜之間成了辦公室內的“白領”。他說,“這一年,變化太大了”!
  【現場】
  工作服由“黑”變“藍”
  11月24日上午10時,鄭州市政七街鍋爐房內,身為項目負責人的宗希明正在巡視,就在10天前的11月14日,這裡通上了天然氣,燃煤鍋爐不復存在,燃氣鍋爐盛裝亮相。
  鄭州市熱力總公司棗莊供熱分公司共有兩個鍋爐房,分別是棗莊鍋爐房和政七街鍋爐房。身為該公司的副經理,35歲的宗希明見證了供熱“煤改氣”的變遷。
  2000年,22歲的宗希明從西安石油大學畢業後,來到了鄭州市熱力總公司二馬路供熱分公司,一干就是10年。2010年7月,他又被調到棗莊供熱分公司工作。工作單位雖然變了,但工作性質絲毫沒變,整天都要和鍋爐打交道。
  “燃煤鍋爐污染大,粉塵多,每天都要擦好幾遍辦公桌。另外,供暖期間,整個廠區嗡嗡響,這環境非常‘鍛煉’人。”說起以往的經歷,宗希明情不自禁地和現在做了個對比:以前,我們穿著黑色工作服;現在,我們穿著藍色工作服;等這個廠徹底建成後,就要穿淺色的工作服了。
  【除垢】
  鑽到爐膛里變身“黑人”
  在人們的印象里,每年11月15日,煤炭在鍋爐內熊熊燃燒的情形,成了鄭州市集中供暖的一個標誌性場景。其實,早在幾個月前,包括宗希明在內的供暖工人,都要開始做一系列準備工作:吹灰、除垢……
  “所謂吹灰,就是把前一年供暖燒煤產生的積灰清理掉;而除垢,就是要把爐膛內壁上粘連的瓷化物,一一清除。”宗希明他們每次都要 “全副武裝”,穿上連體服,戴上特製的防毒面罩和風鏡,然後通過直徑只有0.8米的鍋爐口,鑽到12米高、8米寬的鍋爐肚子里,拿著吹空氣的壓縮機對準鍋爐鑄鐵片吹,上面的煙灰刷刷地落下,甚至“滿天飛舞”。而清理爐膛內壁上的瓷化物,則需要站在梯子上,用工具鏟,鏟不動就用錘砸,往往累出一身汗,但防護服太嚴實,汗水還無處揮發……
  儘管全副武裝,但每次“吹灰、除垢”後還是滿臉的灰塵,就像一個黑人。“每次回家都得好好洗個澡,否則,連俺孩兒都不讓我沾床邊兒。”
  【點火】
  黑煙消失白煙也不見了
  1984年,鄭州市熱力總公司成立,建立的第一個熱源廠就是政七街鍋爐房。當時,共有4台35噸的鍋爐和2台20噸的燃煤鍋爐。
  “燃煤鍋爐的煙囪有60米高,供暖早期,鍋爐冒出來的是黑煙,污染很大。後來,整個社會開始註重環保,我們的鍋爐房安裝了除塵脫硫設備,同時還安裝了在線監測設備,和環保部門的監測平臺相連。”宗希明說,安裝除塵脫硫設備後,煙囪里的黑煙變成了白煙,實現了達標排放,但畢竟是燃煤鍋爐,污染總還是有的。
  “今年政七街鍋爐房實施‘煤改氣’後,你看,60米的煙囪消失了,黑煙消失了,連白煙也沒有了。”今年的點火儀式令宗希明最難忘,“以前點火,要把大量的木柴填到爐膛里,潑上柴油,讓木柴燃燒;而今年的點火儀式不尋常,沒有燃燒的木柴、沒有黑黑的濃煙……燃氣鍋爐房的控制柜上有個小屏幕,我們輕點綠色的啟動按鈕,整台鍋爐就自動運轉了,就像打開家裡的燃氣熱水器一樣簡單。不到一分鐘,點火完畢,溫暖順著管道輸送至居民家中。”宗希明說,完全實現了自動化。
  【威力】
  1台氣鍋爐堪比4台煤爐
  政七街鍋爐房完成“煤改氣”後,此前4台35噸的燃煤鍋爐和2台20噸的燃煤鍋爐已經不復存在,取而代之的是3台58兆瓦新型燃氣鍋爐,從上到下整整有四層樓高。
  “燃氣爐的能量大啊!”面對嶄新的燃氣鍋爐,宗希明情不自禁地感嘆。“1台58兆瓦的燃氣鍋爐,相當於以前4台20噸的燃煤鍋爐。”
  能量大,供熱面積就大。今年,政七街、東明路兩個鍋爐房實施“煤改氣”後,總供暖面積達800萬㎡,比以前新增供暖面積630萬㎡,供暖能力一下子提高了四倍,與此同時,每年可減少粉塵排放789.54噸,減少二氧化硫排放462.1噸,極大改善了環境。
  而對於宗希明本人來說,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巡視鍋爐和控制系統的運轉情況,出水回水壓力、爐膛溫度等數據都能在電腦屏幕上一一顯示。改造後,“吹灰”、“清理煙道”、“上煤”、“運煤”等體力勞動都省了。
  【改變】
  單位要定製淺色工作服了
  在政七街鍋爐房內,雖然3號爐已經啟動併為市民供熱,不過,整個廠區還在緊張的後期施工中。宗希明說,等到12月底,一個嶄新的、現代化的、窗明几淨的鍋爐房,將展現在人們面前。
  政七街鍋爐房、東明路鍋爐房“煤改氣”工程,只是個開始。明年,鄭州市熱力總公司還要對棗莊熱源廠實施“煤改氣”,建5台燃氣鍋爐;同時,還要開工建設北郊燃氣熱源廠,一期工程要建設5台鍋爐。“等到明年,鄭州集中供暖的燃氣鍋爐,將達到18台。”
  “以前燒燃煤鍋爐時,我們穿的都是黑色工作服;現在,我們穿的是藍色工作服;前幾天,我們單位通知了,要給員工定製淺色工作服。”宗希明說,參加工作13年,僅僅從工作服的變化,就可以看到鄭州供暖的進步,這其中的每一步都和城市發展密切相關,都和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覺醒密切相關。  (原標題:十八大一年來·身邊的變化 去年還灰頭土臉今年成白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r96yrwo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